不专业影评第八弹——严肃的《老炮儿》
浏览量:1835 回帖数:13
1楼
说实在的,在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本意上是不想写这篇影评的,因为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触很大,而且这篇电影讲的东西很多,我怕以自己浅薄的阅历没办法完全看透电影,但是想想,如果不写下来的话,那即使有感触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所以才在墨迹了一天以后,在此时斗胆写下了这篇影评。
在此事先声明,我可能会在论述的过程中以自己和大部分观众做对比,但这些都不是我在秀智商,只是在说一下个人的理解,所以请各位看官不要激动,咱们平和地来谈论一些话题。而且本片影评中可能不会说太多电影本身的事情,因为《老炮儿》为冯小刚带来了“金马影帝”这项殊荣,那么电影的品质、冯小刚的演技无需多言,本片中更多的会简述些本屌对电影某些镜头和内涵的理解,某些浅薄的观点还望看官们犀利地指出,本屌都会欣然接受的。
好的,废话不再多说,正式开始本篇影评吧!
首先说,本屌是对北京话情有独钟的一个人,所以在看这部完全由北京方言演绎的电影的过程中,本屌都是处于莫名的激动中,算是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再说“老炮儿”这个词,相信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差不多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在北京话里“老炮儿”就是指一些不务正业的老流氓,这也直接指出了“六爷”本人的性质。
剧情:本部影片,是以一个“老炮儿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开始叙述的,虽然不再处于”江湖“之中,但他在胡同中的威严还是有的,已经相当于”地头蛇“了,而由于儿子惹祸被绑架,”六爷“直接被激怒,但他确实没有失去理智,而是保持着身为”皇城根儿人“的矜持和自己那一辈的规矩行事,即使在后来事情闹大以后,他依然保持着潇洒自如的风度。而影片的结局,也是以”六爷“倒在颐和园的野湖上而结束。其实本部影片的剧情很简单,简单概括就是一个北京”老流氓“在晚年从新遭遇了早年间的”江湖“生活。
特效:一个叙事片还要什么特效...,想多了,少年们...
人物刻画:我只能说,一个导演在猛然间成为演员后,他的演技是出乎意料的。事实证明,冯小刚的演技毫无疑问,把一个性格复杂、阅历丰富的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具体怎么复杂,下文会具体论述)。而像许晴、张涵予、吴亦凡、李易峰等人的表演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烘托,在无时无刻地烘托“六爷”的形象,让他的形象无比丰满,与其说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六爷”的一场个人秀。而本片的演出阵容也是无比的豪华,或许有些妹子会瞬间说:“对啊,有李易峰还有吴亦凡啊!”(我没有讽刺的意思...,先在这里给妹子们道歉了)但我想说,那些“六爷”的兄弟都是一个个的老戏骨,虽然我也不记得名字,但我在前些年的电视剧生涯中,无限次的在电视上看见他们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可能他们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这部电影的人们,让《老炮儿》平添一份时代的厚重。
音乐:本片的音乐可以说少得可怜,大部分的音乐可以说起的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我最喜欢的是影片中最后一段音乐,也就是“六爷”手持军刀向前冲锋的音乐,大鼓的浑厚和鼓边的清脆,在空荡荡的野湖上飘荡开来,而“六爷”也在我的眼中从一个“老炮儿”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和一个时代的落幕。
影片被粗略地点评完了,那么剩下的内容就让我自己分享一下我对电影的理解。
影片开头就是“六爷”让小偷归还身份证的事,之后还有给遇难的姑娘钱、让自己儿子酒杯低些、还是他一直在重复的“一码归一码”、不让别人看到自己流泪:和儿子吃饭那回、还有在出租车上特意戴墨镜那回。(还有好多规矩我记得不清了,毕竟只看了一遍...)可能很多人看了这些片段的时候,尤其是当他给乞讨的姑娘钱时,都会问,他一个流氓为什么这么善良?但是说实在的我都能理解,就拿本屌自身经历来说,我从小就被教导“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酒桌上,自己敬酒的杯子不能超过长辈的,遇到有难之人能帮就帮。这些“规矩”无关乎人是干什么的,这些其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是最基本的道德,更何况,“六爷”身为江湖中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他一定会恪守这些规矩的,这是他骄傲的资本!
我总觉得这部片子,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观看,因为说实在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当初的规矩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了,人们渐渐地以钱为行事标准,就像片中“六爷”筹钱时,每个当初的兄弟都在用不同的借口来逃避,或者像“洋火儿”直接把钱丢在“六爷”面前;这些桥段或许现在的人都很好理解,即使再深的交情,也不愿往自己身上揽事,但影片最后兄弟们因为聚众斗殴被逮捕的剧情发展一部分人可能就不能理解了,因为毕竟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如果因为一次打架而断送了自己以后的生活,绝对是不划算的,但话说回来,其实在老一辈的眼中情永远比钱重要,就像“六爷”最后想见兄弟一面时,兄弟们都是一口答应,而且在最后从车里直接拿出武器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看出,兄弟们心中都怀念着当初一起闯荡的日子,而且已经猜到了“六爷”的行为。
再说,当儿子在饭桌上质问“六爷”的时候,“六爷”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抹了一把眼泪,然后和儿子约定不再谈论以前的事。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会直接认为这是“六爷”对以前所做事情的惭愧和后悔。但我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当然惭愧和后悔确实有,这里可能就要说到古代对自己家事的态度,无数进京赶考的书生和无数在京城当官的人都证明了一件事——古代人对事业的态度绝对比对家人的态度要重很多,而且大部分古人尤其是江湖人都会认为我行我素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那么对于“六爷”在年轻时抛弃家人出去躲事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他秉承了江湖人的我行我素,所以他以为他的敌人和他一样,所以并没有想到敌人会来骚扰他的家人,而且他单方面的认为自己的家人会照顾好自己,所以他在回来以后才了解事实的始末,而后悔痛苦,这也是他对自己儿子较放纵的原因(而他把儿子在接回来以后又锁起来则是出于他对儿子迟到的负责);而我觉得他和儿子约定不再谈论以前事情的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男人的胸怀,如果一直在过去停留,那么对双方没有一丁点的好处,只有记住当初的教训,过好今后的日子,才能更好地与对方相处,所以影片之后,“六爷”再和儿子谈论自己的老婆,儿子在“六爷”被打以后奋不顾身地返回,就很好理解了,而儿子一直叫“六爷”张学军而不是爸,在我看来是他虽然愿意向前看,但依然对过去的事情没有释怀。
接下来,聊聊“六爷”和“话匣子”(也就是许晴)的关系。他俩是姘头?没错!但为什么没结婚?其实在“话匣子”借给“六爷”8万,在“六爷”住院后,许晴一副家里主持人的样子不难看出,如果“六爷”坚持和许晴结婚,那么许晴绝对会答应,而且不会犹豫的,而且儿子(也就是李易峰)也会果断答应!之所以不结婚,就是因为“六爷”心里是对自己的老伴儿有愧疚、有爱的,从那个给自己老伴儿排位准备的单独的空间也可以看出。可能广大女同胞会痛斥:“如果他爱自己的老婆,早干嘛去了!而且如果他爱她,那凭什么在她死后还和许晴不清不楚!”我只能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来回答这些问题,“六爷”年轻的时候正如上文说过的一样是不可能顾全自己妻儿的;而和许晴的关系,我觉得则是出于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而发展出来的。其实这方面,男同胞们肯定会理解的,嗯嗯!(嘿嘿,不能让我自己被骂啊~少年们,等着跪搓衣板吧~)
再很肤浅的说一点,就是“六爷”在借钱的时候的墨迹、含糊,我估计大家都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那就是男人的面子!
最后说说,我对电影中“六爷”最后独自擦军刀,穿衣服,直到吴亦凡流出那一滴泪水的理解吧。
一、“六爷”自己整理着装其实还很好理解的,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后的一场硬仗,所以他要体面地去,他要怀着对自己年轻时候的怀念,对自己人生的交代而去,而不通知自己老兄弟,更只是不想连累他们而已。而给门口“二爷”点烟我觉得更像是渲染一个孤胆英雄最后一次出征的悲壮(还有那早上的只是晨雾!!!不是雾霾!!!)
二、在“六爷”骑着“二八”上路后,看到了逃跑的鸵鸟,他自己激动地大喊,追赶。这一段象征的东西太多,我表示自己绝对没理解透彻,只是在这里分享自己浅薄的理解。我觉得那是一种类似“回光返照”的存在,象征着老一代当初的荣光,而“六爷”看到鸵鸟,则也想到了自己当初那段自由闯荡、不被社会框架束缚的时光,所以才如此激动。
三、“六爷”在看到对方轻蔑地招手一步一步地向他们走去、“六爷”由于身体原因跪下,而又一次站起,这些动作,如果说简单点其实还是男人的面子,而往深了说,我觉得还有一个英雄对敌人的尊重,即使他并不尊重自己。
四、“六爷”虽然身体不行了,但依旧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兄弟们也一起冲锋。我只能说,这就像上文我说的一样,这是老一辈最后一次的出征,要干的潇洒,不能让自己的兄弟孤军奋战!
五、吴亦凡留下的泪水。这其中蕴含的东西也很丰富。我认为其中有年轻人对老一辈在历史舞台上谢幕的感慨、悲哀,有“小飞”被江湖人气息感染的感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则是导演、编剧等真正的老一辈对自己经历的时光的感慨!
哎,还有一点是我本意不想说的,但觉得还是说了吧,那就是本片的广告问题,植入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硬植那么多广告真的好么...,让一部严肃电影多了一份世俗的气息...
其实影片中值得思考的东西还很多,但介于本屌是在第二天写的影评,所以有点记不清了...,请各位看官理解。而其他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也请各位看官补充!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我对新时代演员的看法,虽然我依旧觉得现在的小鲜肉偏花瓶,但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虽然都还是面瘫...),我希望中国老一代艺术家的经验能够被继承下去,而不是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出一些比如《让子弹飞》、《老炮儿》这样有深度的电影,而不光是一些商业片!支持中国电影!
说实在的,在看完这部片子以后,我本意上是不想写这篇影评的,因为我对这部电影的感触很大,而且这篇电影讲的东西很多,我怕以自己浅薄的阅历没办法完全看透电影,但是想想,如果不写下来的话,那即使有感触也会随着时间的流失而消失,所以才在墨迹了一天以后,在此时斗胆写下了这篇影评。
在此事先声明,我可能会在论述的过程中以自己和大部分观众做对比,但这些都不是我在秀智商,只是在说一下个人的理解,所以请各位看官不要激动,咱们平和地来谈论一些话题。而且本片影评中可能不会说太多电影本身的事情,因为《老炮儿》为冯小刚带来了“金马影帝”这项殊荣,那么电影的品质、冯小刚的演技无需多言,本片中更多的会简述些本屌对电影某些镜头和内涵的理解,某些浅薄的观点还望看官们犀利地指出,本屌都会欣然接受的。
好的,废话不再多说,正式开始本篇影评吧!
首先说,本屌是对北京话情有独钟的一个人,所以在看这部完全由北京方言演绎的电影的过程中,本屌都是处于莫名的激动中,算是享受了一场听觉盛宴。再说“老炮儿”这个词,相信看完影片的人都能差不多理解这个词的含义,在北京话里“老炮儿”就是指一些不务正业的老流氓,这也直接指出了“六爷”本人的性质。
剧情:本部影片,是以一个“老炮儿退休“后的日常生活开始叙述的,虽然不再处于”江湖“之中,但他在胡同中的威严还是有的,已经相当于”地头蛇“了,而由于儿子惹祸被绑架,”六爷“直接被激怒,但他确实没有失去理智,而是保持着身为”皇城根儿人“的矜持和自己那一辈的规矩行事,即使在后来事情闹大以后,他依然保持着潇洒自如的风度。而影片的结局,也是以”六爷“倒在颐和园的野湖上而结束。其实本部影片的剧情很简单,简单概括就是一个北京”老流氓“在晚年从新遭遇了早年间的”江湖“生活。
特效:一个叙事片还要什么特效...,想多了,少年们...
人物刻画:我只能说,一个导演在猛然间成为演员后,他的演技是出乎意料的。事实证明,冯小刚的演技毫无疑问,把一个性格复杂、阅历丰富的人物演绎的淋漓尽致(具体怎么复杂,下文会具体论述)。而像许晴、张涵予、吴亦凡、李易峰等人的表演在我看来就是一种烘托,在无时无刻地烘托“六爷”的形象,让他的形象无比丰满,与其说是一部电影,还不如说是“六爷”的一场个人秀。而本片的演出阵容也是无比的豪华,或许有些妹子会瞬间说:“对啊,有李易峰还有吴亦凡啊!”(我没有讽刺的意思...,先在这里给妹子们道歉了)但我想说,那些“六爷”的兄弟都是一个个的老戏骨,虽然我也不记得名字,但我在前些年的电视剧生涯中,无限次的在电视上看见他们演绎着属于自己的角色,可能他们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他们才是真正支撑起这部电影的人们,让《老炮儿》平添一份时代的厚重。
音乐:本片的音乐可以说少得可怜,大部分的音乐可以说起的只是锦上添花的效果,我最喜欢的是影片中最后一段音乐,也就是“六爷”手持军刀向前冲锋的音乐,大鼓的浑厚和鼓边的清脆,在空荡荡的野湖上飘荡开来,而“六爷”也在我的眼中从一个“老炮儿”变成了一个时代的英雄和一个时代的落幕。
影片被粗略地点评完了,那么剩下的内容就让我自己分享一下我对电影的理解。
影片开头就是“六爷”让小偷归还身份证的事,之后还有给遇难的姑娘钱、让自己儿子酒杯低些、还是他一直在重复的“一码归一码”、不让别人看到自己流泪:和儿子吃饭那回、还有在出租车上特意戴墨镜那回。(还有好多规矩我记得不清了,毕竟只看了一遍...)可能很多人看了这些片段的时候,尤其是当他给乞讨的姑娘钱时,都会问,他一个流氓为什么这么善良?但是说实在的我都能理解,就拿本屌自身经历来说,我从小就被教导“男儿有泪不轻弹”,在酒桌上,自己敬酒的杯子不能超过长辈的,遇到有难之人能帮就帮。这些“规矩”无关乎人是干什么的,这些其实都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这是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是最基本的道德,更何况,“六爷”身为江湖中人(至少他自己这么认为),他一定会恪守这些规矩的,这是他骄傲的资本!
我总觉得这部片子,不适合现在的年轻人观看,因为说实在的,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当初的规矩已经被人们渐渐遗忘了,人们渐渐地以钱为行事标准,就像片中“六爷”筹钱时,每个当初的兄弟都在用不同的借口来逃避,或者像“洋火儿”直接把钱丢在“六爷”面前;这些桥段或许现在的人都很好理解,即使再深的交情,也不愿往自己身上揽事,但影片最后兄弟们因为聚众斗殴被逮捕的剧情发展一部分人可能就不能理解了,因为毕竟其中的大部分人都已经有了稳定的生活,如果因为一次打架而断送了自己以后的生活,绝对是不划算的,但话说回来,其实在老一辈的眼中情永远比钱重要,就像“六爷”最后想见兄弟一面时,兄弟们都是一口答应,而且在最后从车里直接拿出武器的时候,其实就可以看出,兄弟们心中都怀念着当初一起闯荡的日子,而且已经猜到了“六爷”的行为。
再说,当儿子在饭桌上质问“六爷”的时候,“六爷”什么都没有说,只是抹了一把眼泪,然后和儿子约定不再谈论以前的事。我觉得大部分人可能会直接认为这是“六爷”对以前所做事情的惭愧和后悔。但我觉得并没有这么简单,当然惭愧和后悔确实有,这里可能就要说到古代对自己家事的态度,无数进京赶考的书生和无数在京城当官的人都证明了一件事——古代人对事业的态度绝对比对家人的态度要重很多,而且大部分古人尤其是江湖人都会认为我行我素是我自己一个人的事;那么对于“六爷”在年轻时抛弃家人出去躲事的行为就很好理解了,他秉承了江湖人的我行我素,所以他以为他的敌人和他一样,所以并没有想到敌人会来骚扰他的家人,而且他单方面的认为自己的家人会照顾好自己,所以他在回来以后才了解事实的始末,而后悔痛苦,这也是他对自己儿子较放纵的原因(而他把儿子在接回来以后又锁起来则是出于他对儿子迟到的负责);而我觉得他和儿子约定不再谈论以前事情的另一部分原因,则是因为男人的胸怀,如果一直在过去停留,那么对双方没有一丁点的好处,只有记住当初的教训,过好今后的日子,才能更好地与对方相处,所以影片之后,“六爷”再和儿子谈论自己的老婆,儿子在“六爷”被打以后奋不顾身地返回,就很好理解了,而儿子一直叫“六爷”张学军而不是爸,在我看来是他虽然愿意向前看,但依然对过去的事情没有释怀。
接下来,聊聊“六爷”和“话匣子”(也就是许晴)的关系。他俩是姘头?没错!但为什么没结婚?其实在“话匣子”借给“六爷”8万,在“六爷”住院后,许晴一副家里主持人的样子不难看出,如果“六爷”坚持和许晴结婚,那么许晴绝对会答应,而且不会犹豫的,而且儿子(也就是李易峰)也会果断答应!之所以不结婚,就是因为“六爷”心里是对自己的老伴儿有愧疚、有爱的,从那个给自己老伴儿排位准备的单独的空间也可以看出。可能广大女同胞会痛斥:“如果他爱自己的老婆,早干嘛去了!而且如果他爱她,那凭什么在她死后还和许晴不清不楚!”我只能以一个男人的身份来回答这些问题,“六爷”年轻的时候正如上文说过的一样是不可能顾全自己妻儿的;而和许晴的关系,我觉得则是出于排解自己内心的苦闷而发展出来的。其实这方面,男同胞们肯定会理解的,嗯嗯!(嘿嘿,不能让我自己被骂啊~少年们,等着跪搓衣板吧~)
再很肤浅的说一点,就是“六爷”在借钱的时候的墨迹、含糊,我估计大家都应该知道我要说什么了,那就是男人的面子!
最后说说,我对电影中“六爷”最后独自擦军刀,穿衣服,直到吴亦凡流出那一滴泪水的理解吧。
一、“六爷”自己整理着装其实还很好理解的,因为他知道这是最后的一场硬仗,所以他要体面地去,他要怀着对自己年轻时候的怀念,对自己人生的交代而去,而不通知自己老兄弟,更只是不想连累他们而已。而给门口“二爷”点烟我觉得更像是渲染一个孤胆英雄最后一次出征的悲壮(还有那早上的只是晨雾!!!不是雾霾!!!)
二、在“六爷”骑着“二八”上路后,看到了逃跑的鸵鸟,他自己激动地大喊,追赶。这一段象征的东西太多,我表示自己绝对没理解透彻,只是在这里分享自己浅薄的理解。我觉得那是一种类似“回光返照”的存在,象征着老一代当初的荣光,而“六爷”看到鸵鸟,则也想到了自己当初那段自由闯荡、不被社会框架束缚的时光,所以才如此激动。
三、“六爷”在看到对方轻蔑地招手一步一步地向他们走去、“六爷”由于身体原因跪下,而又一次站起,这些动作,如果说简单点其实还是男人的面子,而往深了说,我觉得还有一个英雄对敌人的尊重,即使他并不尊重自己。
四、“六爷”虽然身体不行了,但依旧向敌人发起了冲锋,兄弟们也一起冲锋。我只能说,这就像上文我说的一样,这是老一辈最后一次的出征,要干的潇洒,不能让自己的兄弟孤军奋战!
五、吴亦凡留下的泪水。这其中蕴含的东西也很丰富。我认为其中有年轻人对老一辈在历史舞台上谢幕的感慨、悲哀,有“小飞”被江湖人气息感染的感动,但我认为最重要的则是导演、编剧等真正的老一辈对自己经历的时光的感慨!
哎,还有一点是我本意不想说的,但觉得还是说了吧,那就是本片的广告问题,植入广告无可厚非,但是在这样一部电影里硬植那么多广告真的好么...,让一部严肃电影多了一份世俗的气息...
其实影片中值得思考的东西还很多,但介于本屌是在第二天写的影评,所以有点记不清了...,请各位看官理解。而其他我没有注意到的细节,也请各位看官补充!
最后补充一点,就是我对新时代演员的看法,虽然我依旧觉得现在的小鲜肉偏花瓶,但在这部片子中我看到了他们的努力(虽然都还是面瘫...),我希望中国老一代艺术家的经验能够被继承下去,而不是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出一些比如《让子弹飞》、《老炮儿》这样有深度的电影,而不光是一些商业片!支持中国电影!
2013/5/26 22:51:45